在医美领域中,麻膏的使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光电类(如热玛吉、光子嫩肤等)和注射类(如水光针、微针等)医美项目中,麻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麻膏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医美行业备受关注的焦点。随着医美市场的蓬勃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入局麻膏市场。

2025年1月24日,有2款麻膏产品成功获批上市,分别是德全药品(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利丙双卡因乳膏”,国药准字H20253274;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利丙双卡因乳膏”,国药准字H20253227。多款利丙双卡因乳膏的相继获批,为医美麻膏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是为市场打开了新的竞争格局!

# 01利丙双卡因乳膏
行业人士俗称“麻膏”
利丙双卡因乳膏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按重量比1:1混合制备而成的复方乳膏剂,利多卡因与丙胺卡因都属于酰胺类局麻药,通过抑制神经冲动启动和传导所需的离子通量来稳定神经细胞膜,从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利丙双卡因乳膏中释放出的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渗透至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层,并在真皮层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稍附近积聚,达到麻醉皮肤的作用。利丙双卡因乳膏在医美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需要进行皮肤表面或浅层手术操作的场合。

利丙双卡因乳膏的原研企业是阿斯利康,该产品于1984年11月首次在瑞典批准上市,目前已在全球近百个国家获得批准上市。近些年,利丙双卡因乳膏在国内市场呈稳步上升趋势,其在国内局部麻醉剂市场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国内有15款利丙双卡因乳膏获得NMPA批准,此外还有多家企业仍在申报生产合规的麻膏!
# 02医美赛道火爆
15款“麻膏”持证上岗
基于我国庞大的医美市场,麻膏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国内麻膏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麻膏”赛道,截止到目前,国内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麻膏产品累计到达了15款。在2025年开年获批了5款“利丙双卡因乳膏”,分别来自德全药品、苏州二叶制药、河南科伦药业、浙江昂利康制药、江西施美药业。在此之前还有已获批的9款,分别来自江西德成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亚东制药有限公司、浙江赛默制药有限公司、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领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乳源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还有1款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药品规格与“利丙双卡因乳膏”一致,持证商为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证号:国药准字H20063466。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有很多家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利丙双卡因乳膏”的等效性研究,正处于审评审批中,以期获得上市批准。
# 03央视点名揭露
整治“麻膏”的医美乱象
麻膏作为医美赛道中的合规基建产品,本应是保障消费者安全、提升医美体验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是部分的美容机构和化妆品制造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冒险行事,通过隐蔽的“灰色产业链”,持续不断地将未经许可的“三无产品”流入市场。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曾曝光了”医美表麻乱象”,揭露了一些机构和化妆品生产厂家违规使用非合规麻醉药品的行为。这些不合规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更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麻膏市场的监管力度。

在央视报道之后,整个“麻膏”行业开始进行自查自纠。医美机构纷纷清理违规产品,加强合规经营,严格审查产品的合法性和质量标准。上游企业也加快了研发、审批的步伐,积极推出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的合规麻膏产品。同时,行业内部的自律意识逐渐增强,一些企业开始主动抵制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 04走规范之路
打造医用合规“麻膏”市场
为了进一步规范麻膏市场的临床应用,在2024年11月26日,我国首篇《皮肤表面麻醉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刊发。《表麻专家共识》汇聚了国内皮肤领域十数位权威专家心血,总结了表麻制剂变态反应中可能出现的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以及危害生命的情况。

该共识对皮肤表面麻醉制剂的类型、技术、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有关表面麻醉制剂的用药安全提出建议;在专家的集体智慧、严谨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对表面麻醉制剂不良反应给出了更为明确的分类定义以及应对指导,帮助医美行业表面麻醉制剂的临床应用更加科学与规范。

未来,如果表麻企业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继续走合规化之路,还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的创新升级,降低甚至消除《表麻专家共识》中的各种不良反应,为求美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更为安全的体验。